深入(ru)學習貫徹黨的十(shi)八(ba)大精神
謀求重(zhong)點工作突破(po) 推(tui)動生(sheng)態文明建(jian)設
——在2013年全省環保局長會議上的講話
王(wang)建(jian)華
(2013年2月5日)
同(tong)志(zhi)們(men):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省第九次黨代會、省委九屆四次全會及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2013年全國環保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12年工作,部署2013年任務。
一、2012年全省環保工作亮點
2012年,是全省環保系統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扎實推進各項重點工作的關鍵一年;是落實全省“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積極服務云南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簡稱“三個發展”),推進云南“橋頭堡”建設的一年。全省環保系統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環保部的關心指導下,按照年初工作部署,努力拼搏,銳意進取,工作亮點紛呈。
(一)環境保護促進“轉方式調結構”的效果良好
——嚴格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促進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及時召開全省重大建設項目環評工作推進會和環評管理工作會,建立了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推進機制,各地一大批重大項目、重點項目“落地”或建成運行,為實現全省生產總值沖萬億作出了積極貢獻。全省“三個一百”重點項目(100項在建項目、100項新開工項目、100項重點前期工作項目)分別有97項、64項、23項通過環評審批。省級審批環評文件569項、涉及固定資產投資超過2223.33億元,較2011年分別增長41.5%和69.9%;爭取環保部審批重大建設項目14個、涉及固定資產投資約1575億元,較2011年分別增長180%和589%。在省部共同推進云南“橋頭堡”建設合作協議框架下,省廳及省環評中心與環保部環評中心簽訂了合作協議。保山市簡化已通過工業園區規劃環評的建設項目環評程序;普洱市強化部門聯動推動建設項目“三同時”監管。
——落實污染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大污染減排力度不松勁。省政府印發了《 “十二五”低碳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和《進一步加強“十二五”全省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和重點企業的減排責任,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各負其責。推進火電、水泥行業脫硝工程、低氮燃燒技術改造項目,推廣“厭氧+接觸氧化法”處理工藝治理制膠廢水。昆明市全面推行機動車環保標志管理,曲靖、玉溪、紅河、楚雄啟動了相關工作。全年完成693個省級重點減排項目,155家重點企業通過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評估驗收。環保部核定,我省全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54.86萬噸,同比下降1.1%;氨氮排放量5.86萬噸,同比下降1.09%;二氧化硫排放量67.41萬噸,同比下降2.75%;氮氧化物排放量54.58萬噸,同比下降0.77%,圓滿完成2012年度減排目標任務。
(二(er))加大環境監管力度解決(jue)一批突(tu)出(chu)環境問題
——切實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和危險廢物規范管理。曲靖陸良、楚雄牟定完成歷史遺留鉻渣處置任務,共處置鉻渣40.78萬噸。個舊選礦示范工業園區建設及沙甸地區污染防治工作積極推進,會澤者海片區歷史遺留重金屬污染治理取得進展。危險廢物環境管理進一步規范,綜合利用持證企業由13家增加到29家,利用處置能力由53萬噸提高到110萬噸。
——環境監察執法力度加大。全年派出1298人次,對282家企業(項目)實施了現場調查和督查。國控、省控企業污染減排項目和新(改、擴)建項目監督檢查力度加大。行政處罰和排污費征收再創新高,省級罰沒收入達1557.25萬元,超預算857.25萬元;曲靖市完成罰沒收入800萬元。全省共征收排污費3.63億元,昆明市征收排污費達到8122萬元,德宏州連續兩年突破1000萬元,迪慶州完成排污費征收計劃的256%。環境應急管理工作不斷加強,玉溪市開展環境應急演練,曲靖、保山成立了州市級環境應急中心。
——輻射環境監管工作邁出新步伐。全省共出動檢查人員9672人次,收儲放射性廢源183枚、試劑7瓶,完成全省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檢查專項行動。全省核技術應用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射線裝置總體處于安全狀態。2012年新建移動通信基站環評工作全面啟動。曲靖、保山、德宏、怒江、臨滄等州市積極開展了全省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檢查專項行動。
(三)以九湖為重(zhong)點的水(shui)環境(jing)治理(li)工(gong)作成效明顯(xian)
——積極推進九湖水污染綜合防治。九湖治理“十二五”規劃項目完工19項,在建123項,開工率48.1%。九湖流域建成21座污水處理廠,年處理污水3.54億噸。九湖水環境質量局部改善,瀘沽湖、撫仙湖保持Ⅰ類水質,程海穩定在Ⅲ類水質,洱海水質在Ⅱ類、Ⅲ類之間波動,陽宗海水質在Ⅲ類、Ⅳ類之間波動,滇池、星云湖、杞麓湖、異龍湖水質仍為劣Ⅴ類。與2011年比,九湖綜合營養狀態指數有不同程度下降,滇池草海降幅高達55.63%。撫仙湖、洱海、瀘沽湖被列入國家水質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
——全面加強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積極實施《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牛欄江水質整體保持穩定,德澤水庫大壩取水口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南盤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繼續推進,六大水系主要河流出境跨界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國家重大“水專項”“滇池項目”5個課題和“洱海項目”6個課題通過驗收。滇池項目“城市型污染河流入湖負荷削減及水環境改善技術與工程示范”課題申請13項專利(5項已授權),凝練出2項課題標志性成果。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進一步加強,昆明等9州(市)18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評估工作通過國家驗收。
(四(si))自然(ran)生態保(bao)護與建設(she)取得新進展
——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創建扎實推進。省政府召開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聯席會議。繼生物多樣性保護《麗江宣言》、《騰沖綱領》之后,《西雙版納約定》的發布,更加強有力地促進了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我省省級自然保護區被環保部納入了全國環境衛星遙感監測監察試點,云南生態環境“十年”變化遙感調查與評估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昭通烏蒙山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省累計建成10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29個國家級生態鄉鎮、3個國家級生態村、276個省級生態鄉鎮;全省16個州(市)、80多個縣(市、區)開展了生態州(市)、生態縣(市、區)建設。昆明市、西雙版納州生態創建工作力度大,覆蓋面廣。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成效明顯。持續落實以獎促治、以創促治、以減促治、以考促治“四輪驅動”措施,堅持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試點示范為抓手,著力抓好環境問題特別突出村莊治理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全省2011年安排的63個整治項目有62個完工;臨滄、普洱、保山等地項目實施進展順利,項目管理規范。景洪市勐罕鎮曼嘎儉村等一大批項目深受各族群眾的歡迎。全省2010年27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獎促治”項目成效明顯,成效評估24個為“優”、3個為“良”。
(五)以弘揚生態文明理(li)念為重(zhong)點,環保宣教取得(de)新成(cheng)效(xiao)
——黨的十八大召開后,全省各級環保部門以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為引領,采取多種形式,認真組織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尤其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部署。省廳組織了廳機關(直屬單位)黨委(支部)書記專題培訓,廳團委率先在省直部門中開展 “學習十八大精神、助推生態文明建設”系列活動。成功舉辦七彩云南生態文明建設研究與促進會議,中國環境報、云南日報、香港文匯報等多家主流媒體、70000余條網絡信息報道了會議的成果,有效增強了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識。
——新聞宣傳輿論引導卓有成效。在云南人民廣播電臺開設了“環保之聲”專題欄目,攝制完成了《感悟造化天道、保護靈性自然》等環保宣教專題片。“六·五”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有聲有色,全省共發放30萬份宣傳資料。昭通、大理、文山等10州市在《中國環境報》開辟了地州專版,全省組稿發表各類稿件183篇。《中國環境報》征訂量較2011年底增加2000多份。建成了云南省環境保護輿情監控平臺。
——社會各界更加關注生態環境保護。七彩云南保護行動網站在線服務能力得到加強,網站共受理行政許可申請454件,辦結446件;發布信息5427條,平均日點擊數1500余次。全年上報省委、省政府和環保部環境政務信息784條,完成《重要環境信息專報》13期、《重要環境信息》28期;省委、省政府領導對上報信息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六)環境(jing)監管保障能力進(jin)一步加(jia)強
——環境監測能力進一步強化。全省有21個監測站通過標準化驗收,261家企業的466套自動監測設備與省監控中心聯網上傳數據,在線監控設施聯網率、數據穩定上傳率分別比上年增加42.9%和68%。昆明市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監測信息按時向社會發布;玉溪市提前開展了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基礎設施建設。開放部分環境監測業務領域,有20家社會監測機構通過省級監測資格認定,社會監測力量的介入將有效彌補我省監測力量的不足。
——環境科技與對外交流合作有力推進。云南有色金屬礦山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研究、高原湖泊人工濕地技術規范研究等一批項目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url=]世行貸款云南城市環境建設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大湄公河次區域環境合作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建設西雙版納州和迪慶州德欽縣示范項目探索出一條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新路子。履行蒙特利爾、斯德哥爾摩公約能力建設示范項目實施情況良好。泛珠、滇滬、滇川環保合作順利。[/url]
——資金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大。2012年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投入達11.0939億元(其中,中央專項資金7.5342億元,居全國第五位,較去年增長136%;省級專項資金3.5597億元,較去年增長11%),保證了我省大批環保項目順利實施。
——黨風廉政建設和“四群”教育扎實開展。廳機關和直屬單位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書,保持了風清氣正的干事環境。廳領導帶頭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四群”教育,廳機關及直屬單位125人次駐村入戶,召開民情座談會10余次,填發民情聯系卡182張,建立130余套民情臺賬,收到了“進農家、接地氣,攀親戚、感民恩,受教育、定信念,強筋骨、勤為民”的良好效果。
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還存在許多的不足和問題。一是污染減排形勢嚴峻。城鎮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滯后、運營管理水平較低,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增長較快。二是環境監管能力薄弱。環境質量管理還不能滿足管理需要和公眾需求,環評工作“重審批,輕監管”的局面未根本改變。依法“鐵腕治污”力度不夠。三是污染防治工作任務繁重。九湖水質“保優治劣”的壓力不減,部分區域的重金屬污染問題仍然突出,部分河流的斷面水質重金屬時有超標。四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步履艱難,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前期工作薄弱,建設進度緩慢。五是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相互協調、合力推進的體制機制尚未形成。六是工作作風亟待轉變。一些干部不注重學習、不深入調研,研究政策把握不夠,工作缺乏創新。
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環保部門責任重大
黨的十八大指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實現了黨的執政興國理念和實踐的又一次重大創新。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們黨創造性地回答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關系問題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為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是我們黨積極主動順應廣大人民群眾新期待,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戰略部署;是我們黨充分吸納中華傳統文化智慧并反思工業文明與現有發展模式不足,積極推進人類文明進程的重大貢獻;是我們黨深刻把握當今世界發展綠色、循環、低碳新趨向,對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拓展和升華。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環保部門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當前,結合我省實際,全省環保系統一要牢牢把握云南省第九次黨代會關于加快我省“三個發展”,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必須堅持“四個同步” 的要求(即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進行、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同步提高、產業競爭力與生態競爭力同步提升、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同步前進)。把落實“四個同步”作為實施“橋頭堡”戰略、推進七彩云南生態文明建設的切入點和抓手。二要積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要緊緊圍繞“努力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目標,認真扎實地抓好《七彩云南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以及“十大重點工程”的落實。三要大力弘揚生態文明理念。要廣泛深入宣傳黨的十八大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宏偉目標和戰略部署,在全省上下普及生態文明知識,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宣傳生態文明先進典型,為生態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四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相關問題的研究。要結合云南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實際,認真研究進一步提升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思路、辦法和措施,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深入發展。
三、2013年全省環保工作重點
2013年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扎實抓好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和2013年全國環保工作會議重要部署的落實。以改革創新的思路、膽識和措施,繼續實施七彩云南保護行動,著力解決影響我省科學發展和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啟動環境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精細化建設三年實施方案,加快全省環境管理轉型升級,增強服務全省“三個發展”的能力與水平;切實轉變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堅持環保為民,清廉務實高效,確保2013年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為推進全省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新貢獻。
(一)在學習(xi)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shen)上有(you)突破
全省環(huan)保系統要(yao)把(ba)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shen)作為當前(qian)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yao)政治(zhi)任(ren)務,在學上(shang)(shang)下(xia)功夫,在用上(shang)(shang)求突破,切實把(ba)十八大精神(shen)轉化為推動環(huan)保事(shi)業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
要(yao)深刻(ke)(ke)領(ling)(ling)(ling)會(hui)科(ke)學(xue)發展觀的(de)(de)歷史(shi)地位、科(ke)學(xue)內(nei)涵(han)和(he)指導意義(yi),深刻(ke)(ke)領(ling)(ling)(ling)會(hui)中(zhong)國特(te)色社會(hui)主義(yi)道路、理論體(ti)系(xi)、制(zhi)度和(he)基本要(yao)求(qiu),深刻(ke)(ke)領(ling)(ling)(ling)會(hui)全(quan)面(mian)建(jian)(jian)成小(xiao)康社會(hui)的(de)(de)重大意義(yi),深刻(ke)(ke)領(ling)(ling)(ling)會(hui)中(zhong)國特(te)色社會(hui)主義(yi)事(shi)業總體(ti)布局和(he)戰(zhan)略部署,深刻(ke)(ke)領(ling)(ling)(ling)會(hui)全(quan)面(mian)提高黨的(de)(de)建(jian)(jian)設(she)科(ke)學(xue)化(hua)水平(ping)的(de)(de)新要(yao)求(qiu)。用努力爭當生態文明建(jian)(jian)設(she)排(pai)頭兵,建(jian)(jian)設(she)美(mei)麗(li)云(yun)南的(de)(de)要(yao)求(qiu)來統(tong)一思想(xiang)、凝心聚力、振奮(fen)精神、攻堅克難,以堅定的(de)(de)政治(zhi)信念,全(quan)新的(de)(de)精神狀態,奮(fen)發的(de)(de)創新激情(qing),良(liang)好的(de)(de)工作(zuo)作(zuo)風(feng),做推進(jin)生態文明,建(jian)(jian)設(she)美(mei)麗(li)云(yun)南的(de)(de)宣傳者(zhe)、實(shi)踐者(zhe)和(he)推動者(zhe)。
要把學(xue)習成果轉化為(wei)(wei)指導環保(bao)(bao)工(gong)作的(de)(de)(de)(de)(de)(de)(de)世(shi)界觀和方(fang)法論,把黨(dang)中央(yang)和省委、省政(zheng)府關于生態文明(ming)建設的(de)(de)(de)(de)(de)(de)(de)決(jue)策部署轉化為(wei)(wei)推(tui)動環保(bao)(bao)工(gong)作的(de)(de)(de)(de)(de)(de)(de)機遇(yu)(yu)和動力(li)(li),加深對環境(jing)保(bao)(bao)護全局性(xing)、長遠性(xing)、根本性(xing)的(de)(de)(de)(de)(de)(de)(de)戰略(lve)思(si)考,不(bu)斷(duan)提(ti)高理性(xing)思(si)考的(de)(de)(de)(de)(de)(de)(de)能(neng)力(li)(li)、統籌謀(mou)劃(hua)的(de)(de)(de)(de)(de)(de)(de)能(neng)力(li)(li)、監(jian)督管理的(de)(de)(de)(de)(de)(de)(de)能(neng)力(li)(li)、解決(jue)問題(ti)的(de)(de)(de)(de)(de)(de)(de)能(neng)力(li)(li)。一是(shi)(shi)用新的(de)(de)(de)(de)(de)(de)(de)理念進一步深化對環境(jing)問題(ti)的(de)(de)(de)(de)(de)(de)(de)認識,二是(shi)(shi)用新的(de)(de)(de)(de)(de)(de)(de)視野把握環境(jing)保(bao)(bao)護事(shi)業(ye)發展的(de)(de)(de)(de)(de)(de)(de)機遇(yu)(yu),三是(shi)(shi)用新的(de)(de)(de)(de)(de)(de)(de)實踐(jian)推(tui)動環保(bao)(bao)事(shi)業(ye)取(qu)得更大的(de)(de)(de)(de)(de)(de)(de)成效,四是(shi)(shi)用新的(de)(de)(de)(de)(de)(de)(de)體制保(bao)(bao)障環保(bao)(bao)事(shi)業(ye)持續推(tui)進,五(wu)是(shi)(shi)用新的(de)(de)(de)(de)(de)(de)(de)思(si)路指導當前謀(mou)劃(hua)未(wei)來。
(二)在改革與創新(xin)環境管理上(shang)有突破(po)
積極(ji)推進生態文明建設(she),環保(bao)工(gong)作必須堅持改革(ge)創(chuang)新的精(jing)神和(he)思路,加(jia)快環境管理轉型升(sheng)級(ji)。
一要(yao)增強(qiang)改革創新(xin)(xin)的(de)(de)(de)自(zi)(zi)覺(jue)性。改革創新(xin)(xin)是(shi)社會發展的(de)(de)(de)源泉、是(shi)人類進步的(de)(de)(de)動(dong)力。面對當前(qian)日(ri)趨嚴峻的(de)(de)(de)環(huan)保形勢和繁(fan)重任務,改革環(huan)境管理(li)(li)的(de)(de)(de)體制(zhi)(zhi)機(ji)制(zhi)(zhi),創新(xin)(xin)環(huan)境管理(li)(li)的(de)(de)(de)模式與方法,勢在必(bi)行,不容遲緩。我們要(yao)勇于(yu)破除因循守舊、固步自(zi)(zi)封、自(zi)(zi)以為(wei)是(shi)、自(zi)(zi)我陶醉的(de)(de)(de)思(si)想(xiang),勇于(yu)擯棄傳統的(de)(de)(de)管理(li)(li)辦法、管理(li)(li)模式,環(huan)境管理(li)(li)要(yao)實(shi)現(xian)從(cong)被動(dong)應付(fu)向(xiang)主動(dong)出(chu)擊(ji)的(de)(de)(de)轉變,實(shi)現(xian)從(cong)單獨控制(zhi)(zhi)個(ge)別污染物(wu)向(xiang)多(duo)種污染物(wu)協同控制(zhi)(zhi)的(de)(de)(de)轉變,實(shi)現(xian)從(cong)控制(zhi)(zhi)局(ju)部污染向(xiang)區域聯防聯控的(de)(de)(de)轉變,實(shi)現(xian)從(cong)末端處置向(xiang)盯(ding)死源頭、全過程控制(zhi)(zhi)防治(zhi)的(de)(de)(de)轉變。
二要增強對形勢的研判能力。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正確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環保部門落實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方針,關鍵是不斷增強環保工作的前瞻性、主動性、有效性。特別是加強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的研判,適時調整工作思路和制定積極的應對措施,既維護環保政策法規的權威,堅持環保政策法規的“硬約束”,又要以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導向,積極尋求促進發展、保護環境的新思路和新辦法。同時,結合我省實際,認真研究并積極爭取國家給予我省差別化的環境政策。
三要(yao)(yao)進一(yi)步(bu)清理減(jian)少行(xing)政(zheng)(zheng)審(shen)批(pi)(pi)(pi)事項。近年(nian)來省(sheng)廳(ting)認真清理、精(jing)簡(jian)了一(yi)大批(pi)(pi)(pi)行(xing)政(zheng)(zheng)審(shen)批(pi)(pi)(pi)事項,但環保行(xing)政(zheng)(zheng)審(shen)批(pi)(pi)(pi)尤(you)其是環評(ping)審(shen)批(pi)(pi)(pi),急需進一(yi)步(bu)改(gai)革創新(xin)。要(yao)(yao)依法依規強化(hua)環評(ping)管(guan)理,提高(gao)環評(ping)的獨立(li)性(xing)、客觀性(xing)、公正性(xing)和(he)透明(ming)性(xing);要(yao)(yao)進一(yi)步(bu)下放(fang)行(xing)政(zheng)(zheng)審(shen)批(pi)(pi)(pi)權限,簡(jian)化(hua)審(shen)批(pi)(pi)(pi)程序,縮(suo)短審(shen)批(pi)(pi)(pi)時限,提高(gao)工作效率;要(yao)(yao)積極配合(he)發(fa)改(gai)部門開展重大建設項目(mu)社會風險評(ping)估工作,健(jian)全責任追究和(he)環境損害(hai)賠償制度。
四要(yao)積極主動擴(kuo)大環(huan)(huan)境信息(xi)(xi)公開(kai)。我們(men)必須認真回應(ying)人民(min)群眾對環(huan)(huan)境問題的(de)關(guan)切與期待,加大政務信息(xi)(xi)公開(kai)力(li)度,全(quan)面推進涉及(ji)民(min)生和(he)社(she)會關(guan)注度高(gao)的(de)環(huan)(huan)境信息(xi)(xi)公開(kai),接受(shou)社(she)會監督,爭取(qu)輿論支持。加強環(huan)(huan)境信息(xi)(xi)公開(kai)的(de)法制化、規范化建設,為(wei)群眾申請公開(kai)政府信息(xi)(xi)提(ti)供(gong)更(geng)加便利的(de)條件(jian)。尤其是突發環(huan)(huan)境事件(jian)的(de)應(ying)急處置,一定要(yao)確保環(huan)(huan)境信息(xi)(xi)及(ji)時、準確、全(quan)面、公開(kai)、透明。
五要轉變工作作風。我們要著力轉變以會議(yi)落(luo)實(shi)會議(yi)、以文件落(luo)實(shi)文件的(de)庸人、懶人做法(fa),把功夫(fu)下在(zai)結合實(shi)際、創(chuang)新落(luo)實(shi)上;轉變只會消極應對(dui)具體事務(wu)的(de)習(xi)慣,把功夫(fu)下在(zai)研究政策法(fa)規、堅持(chi)技術標準、加強(qiang)制(zhi)度管理、強(qiang)化機制(zhi)約束上。
(三)在完成重點(dian)工作上有突(tu)破
1.全力以赴完成年度污染減排目標任務。2013年我省的減排目標是:化學需氧量排放量54.31萬噸,比2012 年下降1.0%;氨氮排放量5.80萬噸,同比下降1.0 %;二氧化硫排放量66.74萬噸,同比下降1.0%;氮氧化物排放量53.76萬噸,同比下降1.5%。各州(市)要以火電和水泥行業的煙氣脫硝、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監管、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制膠制糖廢水深度處理為重點扎實抓好污染減排工作。要認真做好機動車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按要求實施好新機動車的環保標志發放工作。進一步夯實減排基礎工作,加強日常監管,確保完成年度污染減排目標任務。
2.改進和完善以環評審批為重點的環保行政審批工作。環保部即將出臺新的環評分級審批目錄,省里也要再次修訂發布《云南省環保部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目錄》,進一步依法、依規、合理下放審批權限,優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以進駐省、州、市政府行政審批中心為契機,進一步全面落實“提前介入,全程跟蹤,寬嚴適度,有保有壓;簡化程序,提高效率,主動服務,促進發展”的工作原則,建立完善全省建設項目動態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環評審批全過程的規范化、公開化、透明化。切實改變重審批、輕監管局面。加強環評中介機構的嚴格考核與管理。涉及Ⅳ、Ⅴ類放射源和Ⅲ類射線裝置核技術利用單位輻射安全許可證,省廳將全部委托各州市局核發。
3.扎實推進九湖水污染防治項目。認真落實九湖水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加快工程在建項目進度,抓緊已完工項目竣工驗收并投入使用,力爭今年上半年100%完成項目前期工作,年底規劃項目開工率達到80%、完工率達到40%,異龍湖、程海、杞麓湖3個省政府現場辦公會確定的項目必須全面完工并投入運行。瀘沽湖、洱海省政府現場辦公會確定的項目要全面開工建設。確保國家水質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試點2011、2012年項目全面完工投入使用,2013年安排的項目要全面啟動建設。
4.認真開展重點流域及重金屬污染防治。紅河、文山、曲靖等州市要以“如履薄冰,寢食不安”的責任意識,嚴防嚴控嚴管嚴治出境跨界河流流域的涉重涉危污染源,確保出境跨界河流水環境安全;三峽庫區上游相關州市要繼續做好金沙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保證國家考核合格達標;昆明、曲靖兩市要繼續加大工作力度,確保牛欄江調水水質穩定達標。各州市特別是11個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所在的州市,要認真做好項目前期工作,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支持;今年,馬關縣的區域綜合防治項目和個舊市兩個選礦示范工業園區建設要取得明顯成效。各州市要進一步深入摸清轄區內的危險廢物和化學品底數,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體系。
5.切實加大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力度。要認真落實《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西雙版納約定》和《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推動《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立法,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的基礎研究、實用技術推廣和試點示范,省級和滇西北、滇西南9州市要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聯席會議聯絡員信息通報制度。要加強涉及自然保護區的開發建設項目監管,開展全省159個自然保護區基礎調查與評估,編制《云南省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全面啟動省級自然保護區環境衛星遙感監測監察人類活動情況核實。要認真抓好云南生態環境“十年”變化調查評估和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考核。加強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生態環境保育,把生態修復工程作為我省生態保護的重要內容,全力推進。積極籌備召開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大會,爭取將生態文明建設指標納入政府目標考核體系,繼續加大各級各類生態創建(綠色創建)工作,著力提高創建質量。支持麗江市啟動環保模范城市創建。要實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抓好項目儲備、項目管理和農村環保設施運行管理等,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力爭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取得更大實效。
6.著力促進環境監察、環境監測上水平。持續開展環保專項行動,深入推進污染減排項目現場監察、重金屬和危險廢物監督檢查、九湖和牛欄江、沘江等重點流域專項監察;加強風險隱患排查,強化環境應急管理,提高12369環保熱線服務質量。繼續強化放射源及射線裝置安全監管,加強核技術利用單位現場檢查,加強電磁輻射新建項目環評的管理;支持臨滄市開展臨翔區輻射環境綜合整治,推動騰沖381礦退役治理工程早日開工。加大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宣傳貫徹,認真總結推廣昆明市空氣質量新標準實施工作的經驗,曲靖市、玉溪市要確保2013年12月31日前按新空氣質量標準要求,完成監測工作并上傳數據。同時,要加強新老指標、監測數據的比對及污染防治對策措施的研究,為其他州市政府所在地2014年實施新空氣質量標準監測,提供技術支持。
7.積極實施環保科技創新驅動。推進國家重大科技水專項與我省資源和優勢的整合,促進科研成果與地方需求的結合;探索以企業參建方式開展水專項技術成果轉化的新途徑,鼓勵支持企業加大環保科技投入,爭取中央和省直相關部門支持,建立多元化、社會化環保科技投入機制;做好環境科研項目設計與申報工作,不斷充實和完善環境科研項目儲備,積極實施科技減排工程等。加快籌建“云南重金屬污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和“中國昆明高原湖泊國際研究中心”、“云南省高原湖泊流域污染過程與管理重點實驗室”建設的步伐。大力推廣環保實用技術,促進環境污染防治與生態環境保護。以環保服務業為重點,積極推動環保產業發展。
8.扎實做好法規宣教和對外交流合作。以七彩云南保護行動網站建設為依托,大力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充分發揮省環保輿情監控平臺作用。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程序、完善執法監督制度,加強行政執法監管,繼續加強與金融部門的協調合作,利用經濟手段約束和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積極策劃和實施各類環境宣教活動,繼續在云南廣播電視臺設立“環保之聲”環保專欄節目。開展省內生物多樣***片巡回展,不斷提高全民生態文明意識。加快推進世行貸款云南城市環境建設項目,積極推進與東南亞國家的環保合作,實施好大湄公河次區域環境合作生物多樣性廊道建設等項目。
9.加大資金統籌和項目管理力度。在資金的使用方向上,實現向管理質量和水平的提升傾斜,向確保重點工作、重點任務完成方面傾斜,向上一年度項目推進有力、績效評估優良的項目實施地區傾斜;在項目管理上,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和跟蹤問效機制,實現從項目申報、中期督促跟蹤到項目驗收、績效評估的全過程服務。
(四(si))在加快環境管(guan)理(li)轉型(xing)升級上有(you)突破
今年起,用3年時間,努力提高我省環境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初步建成我省“數字環保”體系。實現環境信息基礎設施整體完善,環境信息化與環保業務緊密融合,重點核心業務全面信息化,環境信息資源得到合理開發和廣泛共享,環境信息服務覆蓋環保業務全流程。 “十三五”全面建成使用。
一是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全力推進。要把我省環境管理“三化”建設作為今后一段時期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牢固樹立抓“三化”建設就是抓環境管理業務建設的思想,努力實現從“環境管理業務與環境信息化脫節分離”向“環境管理業務與環境信息化有機融合”轉變、從“各業務板塊自成體系”向“整體推進和業務協同”轉變。
二是依靠科技進步,提升“三化”建設水平。要按照整合現有資源,實施技術集成,建立綜合平臺的要求,高起點、高水平、高質量地編制我省“三化”建設實施方案,統一標準,先易后難,簡便實用,分步建設。建成全省環境監測基礎數據庫,實現監測數據定期更新;建成全省環境監測物聯網,實現在線監測信息實時傳輸;建成云南省環境監測業務綜合管理平臺、環境監察“移動執法”平臺;搭建環境地理信息平臺,實現“環保管理一張圖”,實現環境管理數據的可視化;建成全省重點監控企業動態管理信息系統等。今年上半年省廳機關辦公自動化系統全面運行。
三是加大投入,以“三化”建設為龍頭,全面提升監管能力。要按照《實施方案》的目標進度,積極爭取中央和省里相關部門的支持,加強項目前期工作,以成熟的項目和實際工作的業績獲得支持。今年省級環保專項資金擬安排2000萬元投入省級“三化”建設。各州市環保局要積極行動起來,主動爭取州市縣黨委、政府的支持,推動各地環境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精細化”建設。
(五(wu))在改進作(zuo)風密切(qie)聯系(xi)群眾上有(you)突破(po)
全省環保(bao)系(xi)(xi)統要(yao)把改進工作(zuo)(zuo)作(zuo)(zuo)風、密(mi)切聯系(xi)(xi)群眾作(zuo)(zuo)為一項(xiang)嚴肅的政治紀律(lv)堅(jian)決貫徹執行,出實(shi)招、動真(zhen)格、見實(shi)效(xiao)。
一(yi)要堅(jian)決(jue)貫徹落實黨中(zhong)央和(he)(he)省委省政府、環保(bao)部關(guan)于改(gai)進(jin)作(zuo)風密(mi)切聯系群(qun)眾的(de)一(yi)系列規(gui)定(辦(ban)法)。深入(ru)調查研究;改(gai)進(jin)會(hui)風,少開會(hui)、開短會(hui)、開檢查落實和(he)(he)解(jie)決(jue)問題的(de)會(hui);改(gai)進(jin)文風,講短話(hua)、講真話(hua)、講管用的(de)話(hua);規(gui)范接待(dai),厲行節約,嚴禁(jin)奢侈浪費、公(gong)款吃喝(he)。著力(li)解(jie)決(jue)部分(fen)干(gan)部職(zhi)工工作(zuo)平庸、作(zuo)風懶散、效率(lv)不高等問題,堅(jian)決(jue)查處人(ren)為設障、吃拿卡要、暗箱(xiang)操作(zuo)等行為。省廳也制定了(le)《關(guan)于改(gai)進(jin)作(zuo)風密(mi)切聯系群(qun)眾的(de)實施辦(ban)法》,請各州市縣局的(de)同志(zhi)們加強監督,配(pei)合支(zhi)持(chi)。
二要深化干部聯系群眾制度。把“四群”教育活動與全黨即將開展的“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到困難多、問題多、矛盾多的地方,調查研究,尋找解決辦法。暢通機關服務基層和聯系群眾的渠道,嚴肅查處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切實維護群眾環境權益。
三要(yao)深入推進(jin)黨(dang)(dang)風廉政(zheng)建設(she)。要(yao)把改進(jin)工作作風密切(qie)聯系群眾相關規(gui)定的(de)執行情況(kuang),作為(wei)遵(zun)守政(zheng)治紀律,加強黨(dang)(dang)風廉政(zheng)建設(she)和反腐敗(bai)工作的(de)重(zhong)點。認真(zhen)查(cha)處(chu)上有(you)(you)(you)政(zheng)策(ce)、下(xia)有(you)(you)(you)對策(ce);有(you)(you)(you)令不行、有(you)(you)(you)禁不止等行為(wei),保證中央和省委省政(zheng)府的(de)決策(ce)部(bu)署在(zai)環(huan)保系統有(you)(you)(you)效貫徹執行,做到政(zheng)令暢通。
同志(zhi)們,黨的十八大為環(huan)保事業發展指明(ming)了方向。讓我們緊密團結在(zai)黨中央(yang)和省委、省政府(fu)周圍,開拓創新(xin),求真務(wu)實,謀(mou)求環(huan)保重點(dian)工作突破,助推(tui)生(sheng)態文明(ming)建設,為努(nu)力爭當(dang)生(sheng)態文明(ming)建設排頭(tou)兵、建設美麗云南而努(nu)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