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正式施行(xing)也(ye)改(gai)變了以往排污許可證申領的諸(zhu)多環(huan)節(jie),那么固廢排污單(dan)位(wei)需要注意(yi)哪些問(wen)題呢(ni)?關注點一:產廢單位的排污許可證仍在有效期內需要立即換發嗎?
新(xin)規實行后,一些產廢單位可能(neng)會有疑問:“企(qi)業(ye)現在已經有排污許可證了,還在有效期(qi)內,需要立即換發嗎?”大家不必擔心,這種情況下手上已經有的“證”,完全合法有效。生態環境部近期印發的《》(環辦環評〔2021〕26號)明確要求,為了不增加企業負擔,新規實行后,不強制要求產廢單位立即申請變更、換發。等產廢單位排污許可證到期了需要延續,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要申請變更的時候,再重新申領新證。截至去年9月底,全國已經核發了34.7萬張排污許可證。照此推算,2023年底前有28萬張排污許可證將到期并應申請延續。那么2023年底前,至少80.7%以上的排污單位將實現工業固廢管理內容納入其排污許可證。需要提醒,產廢單位在申領排污許可證之前,要對照《固廢技術規范》對自(zi)己好好做(zuo)一次“體檢”,發(fa)現不符合規范的問題要抓緊整(zheng)改(gai)。切忌不要“一股腦”地填報,否則申領也難以通過。產廢單位整改達標符合《固廢技術規范》相關要求后,可登陸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企業端,提交工業固廢排污許可申請材料。材料包括工業固廢的基本信息,自行貯存、利用、處置設施信息,臺賬記錄和執行報告信息以及工業固廢污染防控技術要求。如果上述材料都符合規范,就可以靜候領證佳音了。當前,固廢監管最“卡脖子”的地方就是底數不清,這給相關污染治理任務加大了難度。怎么摸清底數?這次(ci)把工業(ye)固廢(fei)納入排污許(xu)可管理工作(zuo),落(luo)實新固廢(fei)法第36條要求(qiu),開創(chuang)性地提出:把一(yi)般工業(ye)固廢(fei)臺賬的要求(qiu)也寫到排污許(xu)可證上去!這樣一來,讓產廢單位做好臺賬記錄,通過查臺賬記錄就可以搞清楚每個企業的產廢信息具體是什么,這些工業固廢“去哪兒了”?通過“信息流”構成“閉環證據鏈”,實現工業固廢可追溯、可查詢。所以,產廢單位取得排污許可證后,不能夠“束之高閣”,擱置不用或扔在一邊不管。而應該通過環境管理臺賬,記錄工業固廢的種類、數量、流向、貯存、利用、處置等信息,其中,每一批固廢都應該標明去向。以前,一般工業固廢臺賬要求不太明確也不夠統一,新規對這個問題著手“突破”,明確新要求。具體要求按照《一般工業固廢管理臺賬制定指南(試行)》的規定進行記錄。危廢一直是政府管控重點,管理較為嚴格,以前就有較為完善系統的一套制度。目前各產廢單位仍要依據之前的《》中關于臺賬的要求進行記錄。新版的《危險廢物產生單位環境管理計劃和臺賬制定技術規范》,已完成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待其發布后就要以“新版本”為主。除了臺賬,另一個核心落實企業責任的制度就是執行報告。企業有義務向生態環境部門報告固廢污染防治措施的執行、運營情況。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gao)中關(guan)于工業固體廢(fei)物(wu)要提交(jiao)基本信(xin)息及產排污環節、工業固體廢(fei)物(wu)以及貯存、利用、處置設施變化(hua)情況等內容。如果固廢貯存、利用、處置超過能力范圍、超出種類范圍,或者存在超期貯存等問題,都要及時向環保部門匯報,說明原因。關注點三:給產廢單位劃重點!抓好貯存、利用、處置等關鍵環節!
工(gong)業固(gu)廢(fei)排(pai)污(wu)許(xu)可(ke)(ke)管理(li)(li)和水、氣的排(pai)污(wu)許(xu)可(ke)(ke)管理(li)(li)區別(bie)在哪里?理(li)(li)解了這個(ge)問(wen)題(ti),就能(neng)助力產廢(fei)單位抓(zhua)住工(gong)業固(gu)廢(fei)排(pai)污(wu)許(xu)可(ke)(ke)管理(li)(li)的關鍵環節。工業固廢沒有排放的概念,依照法律,工業固體廢物是不允許排放的。從以往試點經驗看來,固廢產生量變化波動大,難以用權威的產生系數“考核”,因此固廢管理本質就是一個全過程的動態監管。水、氣的排污許可管理中,“排污口”管控是“重中之重”,但工業固廢不允許排放的話,該從何管控?相關專家表示,“將工業固廢(fei)納入排(pai)污(wu)許可管(guan)理(li),要突(tu)出固廢(fei)管(guan)理(li)的(de)全過程監管(guan)特(te)征。這其中產廢(fei)單位(wei)自行(xing)貯存、利用、處置(zhi)設施(shi)是最為關鍵(jian)的(de)環節(jie)。”因此,這些設施就可以看作固廢的“排污口”,要進行重點管控。在這個基礎上提出產廢單位生產運營期各項污染防控技術要求,劃分管理邊界。可以說,這些設施既是今后審批單位重點審核的“抓手”,也是今后企業申領排污許可證中最需要關注的部分。產廢單位申領排污許可證時,要報告兩個重點。一個是產生工業固體廢物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稱、類別、物理性質或危險特性、產生環節和去向(自行貯存、利用、處置還是委托他人);另一個就是自行貯存、利用、處置設施的名稱、能力以及污染防控技術要求等。為方(fang)便排污(wu)單位知曉取(qu)得排污(wu)許可證后(hou)應當開展的(de)(de)各項(xiang)工作,現將證后(hou)管(guan)理(li)的(de)(de)重點事項(xiang)整理(li)如(ru)下,以供參考。
排(pai)(pai)(pai)污(wu)單位在取(qu)得排(pai)(pai)(pai)污(wu)許(xu)可證(zheng)后,首先要(yao)對排(pai)(pai)(pai)污(wu)許(xu)可證(zheng)上所記(ji)載的(de)內(nei)容進行認(ren)真比對,逐一核(he)實排(pai)(pai)(pai)污(wu)許(xu)可證(zheng)所載內(nei)容與環(huan)評文件、經營(ying)許(xu)可證(zheng)、企(qi)業(ye)現(xian)場、技術規范等的(de)一致(zhi)性。特別(bie)提(ti)醒委托三方(fang)機構進行填報(bao)的(de)排(pai)(pai)(pai)污(wu)單位,務必逐項認(ren)真核(he)實,確保排(pai)(pai)(pai)污(wu)許(xu)可證(zheng)與企(qi)業(ye)生產實際情(qing)況的(de)一致(zhi)。
排(pai)(pai)污單位應當(dang)在生產經營(ying)場(chang)所內方便公眾監督的(de)位置懸掛(gua)排(pai)(pai)污許可(ke)證正本。
排污單(dan)位應根(gen)據(ju)排污許可(ke)證(zheng)中(zhong)臺(tai)賬(zhang)(zhang)記錄要求的記錄信息進(jin)行記錄。記錄形式(shi)為(wei)電子臺(tai)賬(zhang)(zhang)和紙質臺(tai)賬(zhang)(zhang)。保存(cun)期(qi)限不(bu)少于3年(危險廢物(wu)經營單(dan)位應當(dang)將臺(tai)賬(zhang)(zhang)記錄保存(cun)10年以上,以填埋方式(shi)處置危險廢物(wu)的臺(tai)賬(zhang)(zhang)記錄應當(dang)永久保存(cun))。具體在排污許可(ke)證(zheng)“環境管理(li)要求-環境管理(li)臺(tai)賬(zhang)(zhang)記錄要求”中(zhong)查看(kan)。臺賬記錄模板可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企業端臺賬記錄模塊下載。填報好的電子版臺賬可在該模塊上傳。
排(pai)污單位應根據排(pai)污許可(ke)證中的(de)“自行監測(ce)(ce)要求”確定的(de)監測(ce)(ce)內容、頻次開展自行監測(ce)(ce)。具體在排(pai)污許可(ke)證“環境管理要求-自行監測(ce)(ce)要求”中查看(kan)。開展自行(xing)監測的排污(wu)單位可(ke)在全(quan)國排污(wu)許(xu)可(ke)證(zheng)管理(li)信息平臺企(qi)業端監測記錄(lu)塊公開。
排污單位應根據排污許可證副本關于執行報告內容和頻次的要求,編制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執行報告分為年報和季報。重點管理的排污單位需要編制年報和季報;簡化管理的排污單位需要編制年報。具體在排污許可證“環境管理要求-執行(守法)報告要求”中查看。執行報告的編制可直接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企業端執行報告模塊添加年報或季報,填寫相關內容,提交并公開。季度執行報告于當季結束后15日內提交;年度執行報告于次年1月底前提交。同時向核發生態環境部門提交通過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印制的書面執行報告。書面執行報告應當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簽字或者蓋章。
國家排污(wu)許(xu)可(ke)證(zheng)信息公(gong)開(kai)系統或其(qi)他便于公(gong)眾知曉(xiao)的方式按照(zhao)《企業(ye)事業(ye)單(dan)位信息公(gong)開(kai)辦(ban)(ban)法》和(he)《排污(wu)許(xu)可(ke)證(zheng)管理辦(ban)(ban)法(試行(xing))》相關規定進行(xing)信息公(gong)開(kai)。信息公(gong)開(kai)內容主(zhu)要包括:
1.基礎信息,包括單位名稱、組織機(ji)構代(dai)碼(ma)、法(fa)定代(dai)表人、生(sheng)(sheng)產地址、聯系方式(shi),以(yi)及生(sheng)(sheng)產經營和(he)管(guan)理服務的(de)主(zhu)要內容、產品及規模;2.排污信息,包括主(zhu)要污染(ran)物(wu)(wu)及特征污染(ran)物(wu)(wu)的(de)名稱、排放方式(shi)、排污口數量和(he)分布情況、排放濃度和(he)總(zong)(zong)量、超標(biao)情況,以(yi)及執行的(de)污染(ran)物(wu)(wu)排放標(biao)準(zhun)、核定的(de)總(zong)(zong)量;
3.防(fang)治(zhi)污染(ran)設(she)施(shi)的建設(she)和運行情況;
4.建設(she)項目環(huan)境(jing)影響評價(jia)及其他環(huan)境(jing)保(bao)護行(xing)政(zheng)許可情(qing)況;
5.突發環境事件應急(ji)預案;
6.季(ji)度及年度排污許(xu)可證執行報告中相關內容;
7.其他應當公開的(de)環境信息。
來(lai)源(yuan):來(lai)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