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水體中的氮主要有無機氮和有機氮之分。 無機氮包括氨態氮(簡稱氨氮)和硝態氮。氨氮包括游離氨態氮NH3-N和銨鹽態氮NH4+-N;硝態氮包括硝酸鹽氮NO3--N和亞硝酸鹽氮NO2--N。 有機氮主要有尿素、氨基酸、蛋白質、核酸、尿酸、脂肪胺、有機堿、氨基糖等含氮有機物。可溶性有機氮主要以尿素和蛋白質形式存在,它可以通過氨化等作用轉換為氨氮。 1.1總(zong)氮 總氮的測(ce)定方法:一(yi)是采用分別測定有機氮和無機氮化合物(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后加和的辦法。二是以過硫酸鉀氧化,使有機氮和無機氮轉變為硝酸鹽后,通過離子選擇電極法對溶液中的硝酸根離子進行測量,也可以用紫外法或還原為亞硝酸鹽后,用偶氮比色法,以及離子色譜法進行測定。 1.2 氨(an)氮 常用來測定氨的兩個近似靈敏度的比色方法是經典的納氏試劑法和苯酚-次氯酸鹽法;滴定法和電極法也常用來測定氨;當氨氮含量高時,也可采用蒸餾-滴定法。(國標有納氏試劑法、水楊酸分光光度法、蒸餾-滴定法)
2.1利(li)用(yong)脫氮工藝處理 2.1.1活(huo)性污(wu)泥法脫氮(dan)傳(chuan)統工藝(yi) 傳統生物(wu)法是在(zai)各種微生物(wu)作用下,經過硝化(hua)、反(fan)硝化(hua)等(deng)一系(xi)列反(fan)應將廢水中的氨氮轉化(hua)為氮氣,從而(er)達到廢水治理(li)的目的。這類工藝包括Barth提出的三級活(huo)性污泥法、兩(liang)級活(huo)性污泥法脫氮工藝等(deng)工藝。 2.1.2缺氧—好(hao)氧活性(xing)污泥法脫氮(dan)系統(A/O法) 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脫氮系統(A/O法)于80年代初期開創,目前應用廣泛。該流程與兩級活性污泥工藝相比,是將缺氧的反硝化反應器設置在好氧反應器的前面,因此常被稱為“前置式反硝化生物脫氮系統”,處理工藝流程見下圖。 2.1.3其它生物脫氮工(gong)藝(yi) (1)氧化溝工藝 (2)生(sheng)物(wu)轉(zhuan)盤生(sheng)物(wu)脫氮工藝(yi) 控制每級生物轉盤的運行工況,使其分別處于好氧狀態和缺氧狀態,即在整個流程中需要分別采用好氧生物轉盤和厭氧生物轉盤,在不同的好氧生物轉盤中分別實現BOD的去除和氨氮的硝化,而在厭氧生物轉盤中則主要實現反硝化,其原理類似于前述的三級活性污泥生物脫氮工藝,只是在本工藝中實現各級功能是依靠生物轉盤來完成的。 2.2利(li)用生物(wu)菌(jun)種處理 利用某些生物菌種也能對總氮和氨氮的降解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日常的維護需求比較大,一般需要長期安排技術人員在現場操作。 2.3利用(yong)化(hua)學藥劑-氨(an)氮(dan)去除(chu)劑處理 先測試總氮和氨氮的濃度,如果濃度差值不大,在氨氮濃度200mg/L以下的情況下可以直接使用氨氮去除劑,根據現場水量來確定投加量,這樣氨氮處理下來了,總氮也會隨之降低。
來源:來自網絡